当前位置:半夏时光>武侠修真>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 第 148 章 第一百四十八课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48 章 第一百四十八课(2 / 3)

他侄子不至于成为那个喊自家叔叔“猪王”还把人关猪圈的垃圾南朝皇帝吧?

啊,等等,难道……

“是的,朱元璋搞分封带来的弊端马上就来了。”李晓诗叹气,“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继位,从朱元璋这里算,朱允炆可是孙辈的人呀。而且老朱同志自己对自己的儿子信任无比,他能保证孙子也信吗?小朱同学果然不信——几个跟着爷爷一起建立大明、且现在手握兵权驻守边疆重镇的嫡亲叔叔,随便哪个在他眼里都是威胁,能够让他夜不能寐的那种。就算朱樉朱棡在这个时候都已经去世了,但朱元璋的儿子远不止这几个,所以,他要削藩。”

刘彻优雅地抿了口茶,对下面的事兴趣突然也没那么大了。

小皇帝刚登基就要削藩了?

这可是个技术活,一个

() 把握好就能把不想反的人也给逼反的那种——

尤其他的叔叔们还都是那种真真正正的实权者,而且从各个方面都跟之前的王朝不一样,并不是一代一代传下去的,都还是初代或初传的,而且又有朱元璋先前的大力支持,那现在正是权利如日中天的时候,这可是更容易反的、并且是完全有实力反叛的那种。

在这种他要是敢削藩,就算把推恩令搬过去用估计也没一点用,毕竟这种谋划是个人都知道是干什么的,放在大汉能用是因为有他多年来的谋划和先头七王之乱对藩王实力的消耗,在明朝么……特别是这个小皇帝刚继位的时期,不管你怎么削,风险总是成倍的。

所以啊,推荐还是先把朝堂掌控好,权利捏在自己手中,叔叔们那边就一边供着一边慢慢磨呗,有了爷爷亲自给的皇帝位置,这是绝对的正统,而且自己也年轻,有的是时间耗死那些叔叔辈们,还怕什么?

李晓诗道:“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还不到三个月,朱允炆就派人抓了自己的五叔、周王朱橚,然后把人流放了——当时他们原本打算拿燕王朱棣开刀的,但是朱棣在洪武年间功勋卓著,又从未犯错,于是就选择了朱棣的同母弟弟,朱橚。”

“之后,朱允炆又向其他的亲王下手,一个月内贬了三位藩王为庶人,湘王自焚而死、齐王代王被软禁,两个月后,又削岷王——”

朱樉倒抽一口凉气,不由自主侧目去看拧着眉不知道在想什么的朱棣。

朱棡也震惊无比,看看朱棣,又去看他们太子哥哥,最后看向愣愣听着李晓诗说话的老朱,脸上难掩惊疑。

大哥的儿子真的……有这么个魄力啊!上来拿五弟开刀,还连着贬了那么……

自焚而死……

这也太冤了。

身为兄弟,虽然不是同父同母,嫡子庶子之间关系也没那么亲密,但在听到父亲死后兄弟也这样被侄子搞死,还是有种难以言说的唏嘘之感。

余光瞟见屏幕上询问“朱元璋不是爱家人爱儿子吗那听到儿子被孙子逼死是什么心情”的弹幕,朱标苦笑。

朱元璋也看到了,但他没什么反应,片刻过后,他猛烈地咳嗽了起来。

他咳了好一会儿,咳得帽子歪斜,鬓边的发丝都被蹭乱了,朱标仔仔细细帮他整理着。

李晓诗仍不急不缓地说着:“其实朱元璋也担心孙子掌握不了这些叔叔们,也担心他把握不住朝廷上的大臣们,毕竟朱允炆不是朱标,虽然是他心中完美继承人的儿子,但终究不是完美继承人本人——朱元璋在晚期的时候,杀了好多好多人,当初跟随他打天下的功臣重臣武将们几乎全被杀了,而且对驻扎各地儿子们手里的权利也做了限制。加上他当初在集权后,就以明朝祖宗的身份立下了‘祖制’,明确规定了以后子子孙孙都不能改变他祖制的内容。不管他做这些的时候到底是为了什么,但总之,这些事情过去,他交到朱允炆手里的朝廷,其实应该是……好不好不说,但应该是相对比较好管的。毕竟朱允炆是正统

,明朝的藩王又也有不得命令不能私自离开封地的规矩。”

听到这里,天幕前的很多人都沉默了。

先不说朱元璋晚期的时候跟发疯了似的杀大臣这件事,对朱允炆带来的到底是好处大还是坏处大,也不说朱允炆为什么非要跟他爷爷一脉相承的“发了疯”

似的这样削藩,就只说朱元璋这个什么“祖制”——就够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谁都知道,政策和条约都是要随着现实去调整的,在不断的试错和调整中才能得到正确的、最适合自己的方案,哪有人能从一开始就确立之后千百年的政策的?

就算你是为了维护皇权的权威,这么……是不是也有点过了呢?

然后再退回来,看看朱元璋杀人的这件事。

他杀掉了跟自己一路过来的功臣重臣,确实有利于没有根基的小皇帝掌控朝堂,但是呢?

他们打天下的应该都是武将居多吧?

把能打仗会打仗的都杀了,那留下的,朱允炆能信能用的,不又成了挥动笔杆子的文人居多么?你老朱那么嫌弃宋朝时期的那些文人士大夫,到头来给自己的孙子留下的全是那些人,也难怪朱允炆的削藩行为看起来一点脑子都没有——能一月之间连削三王,足见是没有计划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