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夏时光>历史军事>再造大汉:开局尚书抢我做女婿> 第74章 血战三阿(二)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4章 血战三阿(二)(1 / 2)

&a;U田洛恍然道:“就如同织布时的经纬一般?”

“没错,天干地支表示纬度,数字表示经度,这样就能精确找到地图上的某一个位置,刚才士兵汇报的就是这个。”

刘裕点点头继续道:“只要城头的信号兵估算出云梯车的大致方位,操纵投石车的士兵自然就能按照预先计算好的方位和石弹重量,将石弹投掷到某一个范围。实现精准打击。”

听完刘裕的解释,再看看沙盘上密密麻麻的标志,田洛感慨道:“本官也领兵多年,今日见到刘将军的指挥才明白何为军争。这简直就是一种艺术啊。”

刘裕闻言笑了笑道:“田大人你高看我了,这个战术只有一点效用。投石机和石弹数量有限,只能打击重要目标,况且还有射击死角,秦军只要不惜人命的试探,自然能找到安全路径。最终守城还是要靠士兵们真刀真枪的拼杀。”

田洛笑着道:“反正谢幼度只是让我们坚守三阿半月,有这些东西足够了。”

刘裕摇头否定道:“田大人有些过于乐观了。”

“什么意思?”田洛疑惑道:“广陵距此不过百里,半个月时间足够谢幼度来回两三趟了。”

“我不是不相信我老师,而是......”

“而是什么?”

刘裕回道:“三路大军互不统属,都是归建康直接管辖,襄阳之战时桓伊就因为秦军势大,坐看襄阳陷落。也许我老师,还有谢石将军可以互相配合,可毛安之呢?”

田洛笑道:“德舆你就放心吧,毛安之历任抚军参军。游击将军、右卫将军、魏郡太守。带兵多年,不可能不知道三阿和广陵的重要性,他要是敢坐视,建康朝廷就敢要了他的脑袋。”

刘裕感叹道:“军争之时,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李伯护打开襄阳城门的事情殷鉴不远,万一大军支援不及,我们说不定要守个半年。所以我才封堵城门,为的就是能多坚持一段时间啊。”

经过几天的试探,秦军伤亡不下六千,终于探明了进攻路径,除了每天进行蚁附攻城之外,秦军开始负土堆山,准备修一条攻城漫道直通城头。

......

本来谢玄准备等待其他两路大军整合完毕,谢石领水师呼应,毛安之率军攻击彭超侧翼,自己则从正面率军四万北上,三路大军合计八万,对阵秦军七万优势在我。

可以如同刘裕料想的那样,毛安之军出了岔子,秦将毛当、毛盛夜袭堂邑,毛安之部三万人惊溃。建康就是后来的南京主城区,堂邑则是南京六合区,一个在长江北岸,一个在长江南岸。

幸亏谢安让桓伊分兵三万,再加上建康的守军临江列戍,列戍部队见江北火光熊熊,赶紧拆毁浮桥,这才没让秦军趁着混乱冲过江南。就这也引起了建康城的混乱,无数人出逃。其中包括不少平时看起来忠心耿耿,高喊着要与建康共存亡的高官显宦。

这下谢石的水师也不得不从涂中退回,优先保卫长江。三路大军只剩谢玄一路。

等到建康形势稳定下来,谢玄才敢率军北上,否则北府兵北上攻击,结果回头一看,家没了!那才是大笑话呢。等谢玄率军出发之时,已经是土墙合拢一个月之后了。

秦将王显见到堂邑已经没有机会,只得让毛盛与楚军临河对峙,自己则带人汇同彭超同攻三阿。拿下三阿城,秦军南下的通道将会彻底打开,广陵郡大门洞开,楚国江北之地将尽在秦军铁蹄之下。

由于毛先之的原因,谢玄只能率军三万北上支援,留下中军一万,后军两万护卫长江。

“三万对六万,这是一锅夹生饭啊。也不知道三阿那边怎么样了。德舆能不能再继续坚守。”

出了广陵城外的谢玄望向北方。

......

三阿城。

夕阳下,刘裕拄着刀,坐在内城墙的箭垛之上,没有看身下密密麻麻的断臂残尸,反而望向了城墙豁口外的广阔原野。

西方天边泛起了红色的晚霞,让整个天空变得七彩斑斓。彩色的云朵变换着奇异的形状,让人挪不开眼睛。

春日里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有了人血的浸润,战场上的青草虽然被每日践踏,却依然比远方的荒野长得更加茂盛,在夕阳的映衬下,泛着缕缕金光,若是没有那些破碎的甲胄,这片山河当真是美好。

刘裕身上的盔甲已经看不出原本的青色,只有大片的血渍,深一块儿浅一块儿地包裹在甲叶之上,呈现出不均匀的褐红色。

刘裕花大价钱打制的腰刀确实是好刀,刀脊没有一丁点变形,只是刀刃上崩开了很多小口子,如同一把锯子。

秦军今天的攻击差不多已经结束,刘裕终于有时间从腰间拿出匕首,把刀柄上缠绕着的细麻绳一层层剔下来,麻绳上的血液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